close
古云…民以食為天,台諺…〝甲飯皇帝大〞;中華文化中,『食』可是一件大事,而中西飲食文化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醬缸』文化……醬色、醬香、醬味是西方飲食文化中缺少的重要元素。

 東方美味、醬料為先



 西方飲食中,有醋,有油,有酪,有香料…但是就是沒有醬料,而台灣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的美食王國,其中與醬料有其不可言語的關連,也可以說是我們美味秘方所在。在外國人還搞不清楚台灣美味因子是什麼的同時,我們對於自己手上這塊醬料瑰寶又認識多少?如何去辨別醬料的好壞?市場上那些製造的方法?希望能借由此一專文,讓大家更清楚您家中醬料的好壞與生產過程的不同之處。

 原料成本、天壤之別
做醬油的原料多為黃豆、黑豆、小麥(五穀等皆可),我們以黃豆為例,一般工業生產的醬油多用黃豆粉為原料,而古法靜置發酵釀造的醬油則是用黃豆(原豆)來釀造,而黃豆粉與黃豆(原豆)的價格落差可以3~11倍(22元/公斤(黃豆粉),80元/公斤(基因改造黃豆原豆),200元/公斤(非基因改造黃豆原豆)),兩者光在原料成本就可以相差如此之大,如果再加上,時間成本的嚴重不同,相差又25倍(工業快速發釀時間只要7天,而古法釀造的則需要120~180天……),原料成本貴7倍,時間成本多20倍,如果把這兩個因素加乘就是140倍,所以,為何古法靜置發酵釀造的醬油一直不會是市場主流的原因了……價格不具市場競爭性。

黑色主義、良心良品

 我們常聽人說…混水摸魚,更有句台語諺語是〝黑罐仔裝醬油…看不出〞意思是~沒人可以知道這黑瓶子裝的內容是什麼…醬油可說是良心事業,在濃色的液體中,不容易讓人知道其中是好是壞。因此,醬料的好壞落差是很大的,消費者要能學會分辨醬料的好壞,才不會迷失在這黑色的醬缸中!

最近〝起雲劑〞引爆了食品業界許多不為人知的淺規則,這淺規則也是這60多年來,我們不經意下,共同創造出來,那就是一切競爭與購買取決於〝低價〞〝便宜〞,而誠信與安全就只能放在這淺規則後的雲深不知處。在這次事件後,我們學到了什麼?才是關鍵。如果,我們學會了價格不是重點,品質才是關鍵;低價競爭不是重點,誠信服務才是關鍵;快速方便不是重點,平安健康才是關鍵。如果,我們能從既有的價值觀從新(心)調整再出發,這次因起雲劑付出的代價或許無法補償過去,但一定能讓大家展望更好的未來!好人多一些,壞人就會少一些,好東西多一點,壞東西也會少一點,古語有句話…〝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或許我們堅持的不是現在市場的主流,也為了這堅持需付出不少的代價,但把〝心〞靜下來,只用一個簡單〝對的事就去做事〞,早晚一定會得到更多的共鳴與掌聲。加油吧,所有同事與方向相同的朋友。

分辨良品、健康無比
《購買前的分辨:1摸、2搖、3等這三個步驟來判斷》


摸看看瓶身是否是使用玻璃瓶容器包裝。近來,有愈來愈多人知道塑化劑的問題,所以減少塑化產品的使用才是上策。玻璃容器成本是一般塑化容器成本的4~5倍,但為了堅持健康的原則,有良心的品牌商家會選用玻璃瓶來裝醬油,雖然成本多了些,但是為了健康永不妥協。

大力搖晃,在搖晃的過程中會起泡,我們可以從起泡性中看出,釀造原料的比重高低,起泡多且細就是原料比重高的呈現。要注意一點,就是如果起泡的泡是大且空洞的,那就是大量工業生產快速發酵的醬油!

如果您有時間可以花三~五分鐘等候,看看在搖晃起泡後在消泡的過程中,是不是相對比較慢且還有細緻泡泡持續維持著。細緻泡泡愈多且可維持較久,那就表示此醬油的釀造時間夠長,菌釀分解完整,是不錯的選擇。

《購買後的鑑賞:1看色、2聞香、3品味》


玫瑰琥珀:用白色的瓷碟,將醬油少量倒入碟中,看它的顏色,如果是琥珀色,那就對了;但是如果是死黑或深黑色,那就可能是工業大量生產經瞬間高溫滅菌而導致焦化變黑。


豆香濃郁:可以用老天給我們的天生好鼻,來輕輕聞一下,如果聞到的是濃郁豆香味,那就是好的醬油,但是如果聞出是剌鼻的酸味或苦味那就是工業大量用酸性物質加黃豆粉快速發酵製造而成的醬油!

甘醇厚實:最重要的一關,就是親口"品醬油",其實用"品醬油"來形容,這是因為大家一定知道喝酒的有"品酒會",喝茶的也有"品茗會",但是就是沒有人在教"品醬油",其實好的醬油,絕對是可以讓人直接來品味的,因為,它一定不會死鹹,反而會有多層次口感呈現,比方說,入口時會先品嚐到甘醇味,再來會有厚實的豆麥味,最後會在您的舌根處呈現生津的回甘……要提醒您一點,就是在品醬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只要沾一點點就可以了,最好是用筷子沾一下就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豆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