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翻攝自臉書)
昨天跟老王吃飯
說到最近看了這則廣告
「上班十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幫房東還完剩下的房貸。」
感慨身為浩瀚宇宙中的一粒沙
薪水繳完保險,孝敬爸媽
省吃省喝下來還是一滴不剩
到底
誰人告訴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啊啊啊啊啊
然後老王發話了
妹子啊
你真的認為上班族買不起房嗎?
(歪頭)
上班族真的買不起房嗎?
上班族真的買不起房嗎??
上班族真的買不起房嗎?
以房租一個月12,000來講
租了三年的屋12,000*36=432,000
20年過後,錢花掉了,房子不是你的,什麼也沒留下
來去一場空。
但如果將這每個月的房租,轉化成每個月要繳的房貸
使用寬限貸款,房貸不要繳本金+利息,改成繳利息就好
一般銀行寬限期從 2~5 年都有
時間到了,沒關係,還可以再轉其他家銀行
等到台灣所有銀行繞了一輪
也差不多50幾年過去了......
本金 X 1.75%年利 = 利息
本金 = 12,000 X 12 ÷ 1.75%
本金 = 823萬
只需要同樣的12,000,可以住在價值八百多萬左右的房子
等到房價漲了,雖然還沒開始繳房貸(只繳了利息)
但也擁有房屋的買賣權
就差不多可以賣一賣躺著賺了
房價會漲?
這樣的做法建立在賭房價會持平甚至漲價的前提上
但為什麼賭房價會漲呢?
最近大家不是都說房市要崩盤了嗎?
這就要讓我們來看看20年前,房市崩盤的原因了
當民國78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 A嘿 )
台灣的建設發達的時候
定存利率逐年增長
房屋貸款利屢也逐年增長
一千萬的房子曾經可以貸到九成
也就是持有一間房子的成本只要一百萬
房價逐年攀升,擁有一千萬的人買了十間房子
賣掉又再買二十間
房價愈來愈高
每年所要開銷的利息也愈來愈多
十間房子一年要付的利息:
1000萬 X 9.5%利息 = 95萬
95萬 X 10間房 =950萬
當民國80年
房價開始下跌的時候
投資者無法變賣房子獲利
賺不到錢,每年光是房貸利息就可以賠掉一間房
房市於是崩盤
反觀今天
貸款通常只能貸到70%總額
1000萬的房子,持有成本變為300萬
也就是如果一年虧損100萬,有三年的時間可以融資做應變
而且貸款利息1.75%
每年應繳的利息成本以1000萬計算,是17.5萬
如果擁有一千萬,可以買三間一千萬的房子
每年繳利息17.5 X 3 = 52.5萬
1000萬 ÷52.5萬 = 19...
要19年才會賠掉一間房子
30%自備款限制 + 1.75%利率
利率環境不同以往
房市很難崩盤
買房環境不同了
大家都說,房價會繼續跌,房價玩完了
但危機就是轉機,轉機就是奇蹟
老王通常都會在股市一片黑暗的時候進場
因為持有一張股票的成本
一定比所有人都來得低
而且現在的房價啊,砍個他8成都不是問題
議價空間很大
既然房市不會崩盤
現在又是殺價的大好機會
你又無論如何都得繳出那12,000的房租
不如幫自己換間房吧
換間可以任意裝潢、有歸屬感、市值近逼一千萬的好房
反正都是要繳房租啊…
繳給自己好了。